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贫穷"是否值得感谢?北师大心理咨询专家带你透视...


时间:2018-08-09 11:39:53  来源:  作者:

“如何看待困境,会影响你的未来。
火能让鸡蛋变硬,也能让松香变软。”
“除了智商和情商,
我们也应该重视逆商,即战胜逆境的能力”
“面对贫困,
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贫困的受害者”
……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贫困?
如何化逆境为成长动力?
北师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振韶老师
携手资深媒体人、“政能亮”主编崔向升老师
做客《新浪会客厅》
带你透视“感谢贫穷”话题背后的贫困大学生问题

 


近日,一名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女生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热传。不少网友被文章中朴实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打动,为这个乐观自信的姑娘点赞。但同时,还有一种反对的声音,认为贫穷根本不值得感谢。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贫困的心态。
如何看待贫穷?让我们听听宋振韶老师和崔向升老师的解读。


贫困确实会影响发展,但不会堵断出路
想问一下两位老师,看了心仪的视频,对她的“感谢贫穷”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


宋振韶:心仪是一个很真诚的女孩,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并不是她能够选择的,但是她能够接受这样一个环境,并且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这么好的大学,我由衷地佩服,不由地会想到我自己,当年为什么报考北师大?因为当年北师大是免学费的,而且还有生活补助,我的家庭其实也是比较贫困,贫困确实会影响我们,但不会堵断我们所有的出路。


所以,贫穷是一个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现实环境。当我们接受这样一个环境,去选择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社会上还是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向。所以,对心仪这个女孩子,我很欣赏她,看不出来贫穷在她身上有多少的烙印,她自己非常阳光,我能够感觉到她得到了家庭、得到了父母的关爱。所以,这些关系其实对她的温暖、对她的滋养帮助是非常大的。
优秀的孩子有“三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高
崔老师对心仪的“感谢贫穷”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感受?


崔向升:首先应该感谢心仪同学,她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有机会、有机缘坐在一起共话“贫穷大学生”这个厚重的话题。
我从她的文章中能感受到她有“三高”:第一,智商高;第二,情商高;第三,逆商高。
智商高,我们感受的到她的文笔非常优美,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情商高我们也能感觉到,面对这种困境她没有怨天尤人,她选择接受、选择接纳,并且以这种积极的心态来正视困境,说明她的情商确实很高。
逆商叫AQ,用心理资本这个话题来讲就是心理资本其中之一,是心理弹性。心理资本又包含四个方面,包括这个人的希望感、自信心、弹性和乐观性。未来社会竞争最激烈的并不是看你的出身、背景,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心理资本。从逆商来讲,在这种逆境中她有极强的把控能力,也就是说她超越了这种逆境,她把逆境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走向成功。

 


国家的温暖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崔老师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在多年的媒体生涯中,应该对贫困大学生也有一些比较深入的接触。您如何看各种政策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和支持?


崔向升:应该说这些年来国家对贫困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相关的援助政策越来越频密。我们现在能够感受到,当一个贫困大学生面临这种困境的时候,国家伸出援手,比如助学金、奖学金、勤工俭学甚至还有绿色通道,也就是说你先办入学手续,然后再说学费的事情。
在2015年的时候,有一次国务院会议总理专门讲了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工作的话题,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关注贫困大学生,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将来有所建树,并且也希望他们能够和其他人在竞争的时候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所以,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是一项德政,也是一种善政。总理讲了这么一点,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这方面,我们给它免息,也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经济上的困难确实会对孩子的选择做出限制
宋老师长期在学校跟学生接触,其实也会接触到一些家境不太好的贫困学生,根据您的了解和观察,这些孩子进入大学以后,他们在心理状态上会有哪些共性?


宋振韶:个体差异比较大,并不是说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但是贫穷或者经济困难,总体来讲会让这个孩子去做选择的时候,还有就是面对社会交往的情境时,会有一些限制。
比如说要凑钱出去玩,或者要吃饭,他们会感觉有一点压力,会有困难,从而相应来讲心理上就会有一些自卑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我个人可能因为心理没有那么强大。我上大学的时候确实经济困难,晚上大家请我吃夜宵,我就觉得老被人请,会有欠债感、负债感,我就老想请别人。但是我想请别人,发现自己又没有实力去请,就觉得有点自责或者良心上很不安。
我想大概贫穷或者说经济条件不那么富裕,可能会对心理上造成的影响,但相同环境下并非所有人都会有相同的影响。就比如说火能够让鸡蛋变硬,但是能让松香变软,所以同样是贫穷的经历,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贫穷的时候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命运对我很不公平,他会活在抱怨当中;有的人虽然出生在贫穷家庭,可是有温暖的亲情相伴,他能意识到自己家庭的贫穷,但他能够接受这个环境,进而去努力、去改变这个环境。咱们的社会里有一句俗言讲“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一句话“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还有一句话叫”家和万事兴“。同样一个情境看看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是很重要的。


贫困生不用慌,大学会提供足够多的发展资源
国家现在有完善的资助体系,高校也是有非常完善的资助体系,咱们北师大对于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会从物质上和心理上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


宋振韶:我们在资助方面其实力度还是很大的,学校有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另外学生一开学就会有绿色通道,如果家里特别贫困,会让他直接报到,给他助学贷款或者资助。
学校会提供很多勤工助学岗位,比如我在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有研究生的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在这儿做助教。我们一个单位就有好几个不同的学生助管岗位,每个学部院系也是这样,学生一周工作几个小时,能得到相应的生活补贴。学校的资助体系很完善,有很多奖助学金可以申请,还有一些校友、企业捐助的奖学金。只要学生考进大学,学校会提供足够多的资源和平台,让你通过各种机会发展自己。
在心理上呢?有一些贫困大学生他们进入到大学后,在心理适应方面困难可能会多一些。


宋振韶:拿我个人来讲,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到北师大,电梯都没有坐过,坐电梯觉得很神奇,电脑都没有用过,根本不会。但是只要你有学习能力,很快就会适应。
我们会给全体新生开设入学适应的讲座。另外,会给贫困大学生提供一些心理辅导的群体,小组团体辅导。这种团体辅导,会让一群人有相同背景的人在一起,互相分享成长的经历,以及如何战胜这些物质的纠缠,让学生能够发现贫困对他们心理成长的一些作用。
我觉得人生的困境是对每个人的历练,只有他回头能够感谢这些困境的时候,这才真正是他超越或者战胜了困境,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困境的受害者。


积极接纳贫困:这不是学生的错误
会有一些学生,虽然家庭条件是真的非常困难,但是可能出于心理上的自卑,他的消费上可能并没有降低,还会拒绝学校或者国家其他的一些资助。您是如何看这种现象的?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


宋振韶:面子也好,虚荣也好,其实这只是我们外表看起来的,这些孩子事实上并不太接受自己是个贫困生或者自己来自贫困家庭。他认为贫困是种羞耻,或者贫困是自己的一个错误。事实上这些看法我觉得是不太合理的。因为贫困不是你选择的,也不是你的错,但是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它。当你承认这个事实的时候,其实你就可以开放自己,接受别人的援助。其实贫困并不是可耻的,需要我们先用一种接受的态度去面对它,然后再去改变这个事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你先要去接受。
在我们中心的一个口号就是“求助是强者的行为”,你通过求助才能够去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所以我们鼓励,不管是心理上遇到困难,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都可以去求助,可以向咨询中心求助,可以向你的辅导员求助、班主任求助。


不能为孩子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请给他足够的爱
这些孩子的成长,除了说社会和国家的一些帮助,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是如何看家庭教育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另外,在贫困的家庭中,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尽量地减少贫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宋振韶:人除了身体需要食物、水、营养之外,还需要一部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这些家庭虽然没有给他们提供丰厚物质的供给,但这些家庭里面有很多的爱,有很多的关心,有很多的互相支持。这种家庭的环境和氛围,是养育一个具有高心理资本,有比较高的逆商、情商的孩子非常必要的条件。
当你不能给孩子在物质上多一些保证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孩子多一些的温暖,这样他会有更好的动力去成长、去面对一些生活中的挑战或者困难。我觉得教养过程当中,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吃、穿,精神需求非常重要,比如说手机、iPad流行之后,孩子们不缺吃、不缺穿,但其实他们也有心理需求。不管是城市也好,农村也好,现在的孩子成长环境更加有挑战性,他们精神和心理需求被父母的iPad或者手机给吸引走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精神上的关注和支持,可能对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孩子是更有价值的。
培养逆商,成就乐观积极的孩子
内心的幸福对孩子的成功更为重要。崔老师如何看待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崔向升: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古今中外我们都能看到有很多励志的故事。比如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欧阳修这个人后来成为大家了,文章、做官都非常不错。他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到他上学的时候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怎么办?他的母亲用芦苇杆教他写字,从这一点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母亲是多么的了不起,她并没有说对这个孩子采取放羊式,而是教他成才,给他讲很多道理,在那种情况下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品质。
另外,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熟知的爱迪生,他小时候也是家庭贫困的。关于逆商,他有一种非常强的能力,就是跌至谷底的反弹力。他建厂之后,有一次因为什么原因,厂子失火了,熊熊大火,化为灰烬,但是他竟然把孩子叫过来,回去告诉你妈妈过来看看这熊熊大火,她这辈子都看不到这么大的火灾。他是多么乐观的性格?等他把家人都叫过来看完后,他回头可能倒头就睡着了。对于贫困生来讲,遇到挫折遇到贫困的时候要哭天抢地吗?没有什么用,也用不着。其实所有的困难咬紧牙关都能挺过去的。
宋振韶:我特别同意崔老师举的这几个例子,面对困难我们是有选择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面对逆境或者面对困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启发,人是可以选择的,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弗兰克尔是一个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关着,很多人都绝望自杀了,但是弗兰克尔为什么后来活下来了?他认为有一个自由是别人夺不去的,就是思想的自由。当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内心充满了一些正向的东西,他有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并把这个思想传递给其他的亲友,接受这个思想的人后来都有毅力活下来。后来弗兰克尔林从集中营出来以后开发了毅力疗法,写了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对我们很多人有启发的。


打开自己的心扉,让阳光洒进来
但是也有一些贫困大学生,他们进入到大学之后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没有很高的逆商、抗压能力去打破这些困难的。对于这个问题两位老师有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或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宋振韶:能够支持和帮助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最深刻的动力,最源发的动力,我觉得是关系。我在硕士做的论文就是中学生学业不良,发现排除智商,比如说这个人确实大脑有器质性病变,对普通正常人来讲,真正影响一个人在学校的发展,是三种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同样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更好地去超越现实的困难,他内在就需要有社会支持,这个社会支持或者情感支持来自于关系。如果这个贫困大学生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其次他待人接物又有比较好的礼仪,有比较好的三五知己,到学校里面,这样的大学生通常适应性比较强,因为他内心是有力量的。我觉得社会关系就像人给你充电一样,有很多人给你充电,但是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贫穷,觉得这是羞耻的,他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战胜困难的力气就很小了,因为他没有来自于别人给他充电,所以他内心的电量仅供维持他基础的生理代谢或者是简单的学习,复杂的学习都很难完成。
所以,我建议如果是贫困生,你要敞开心扉,跟别人真诚地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个是跟家庭的关系,一个是到学校里面跟舍友、同学的关系,同时你也可以主动地向老师请教。如果仍然觉得困难重重,心理上有很多焦虑或者压力、痛苦,可以来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疏导,参加一些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团体,当然也可以进行个体的咨询和支持,有很多方法帮你去克服眼前的困难。
郁闷的“闷”就是“门”和“心”,如果把自己关进门里就会觉得很闷。如果把你的心打开了,阳光才能进来,需要别人的关怀、别人的爱、别人的滋养能打开心门。所以,打开心门是个非常有趣的说法。
贫穷限制不了我们的想象力
崔向升:我觉得宋老师说得特别好,他一直提到一个词叫“加强关系”。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想到一个伟人说过一句话“家庭是一个好东西”,这个人是邓小平。邓小平当年在江西,我们知道他的处境非常艰难的,但是他是怎么从那种处境走出来呢?是从家庭积蓄养分,从家庭获得动能。所以他后来才一直强调这句话“家庭是个好东西。”如果没有家庭温暖和谐的话,他是很难走出这种困境的。
贫困限制不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话,非常有智慧,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具备“智、仁、勇”三大德。所以,我们面对这种困境或者面对困厄,我们咬咬牙关,寻求他人的帮助,总会走出这种阴影的。


孩子有自己的权利说“感谢贫穷”
针对心仪“感谢贫穷”的文章,媒体和网友各种版本的解读,我们整个社会,对贫困的孩子,应该怎么看待贫穷这件事情?


宋振韶:确实是很大的事情,媒体和很多人讨论,其实角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报纸来评论“感谢贫穷”,可能是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我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觉得个体有权利去表达自己想要去感谢的事物和对象。我们应该去尊重一个人表达自己内心观点的权利,而不是说他应不应该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心仪完全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一个人如何去面对贫穷或者超越贫穷,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人如何解决与物的关系。像梁簌溟先生说过,一个人一生要解决三大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和与自己的关系。与物的关系,中国经过高速的发展,这40年来,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财富,消除了很多贫困,但是不能否认还存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和个人。
所以从社会来讲,国家是要尽可能去消除贫困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你如果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不能代表这是你的不幸,而这是你出生的不可选择的事实或者环境。对于个人来讲,这种生活环境可能就是一种历练,你说抱怨它不公平或者抱怨命运,这都不利于你从这种贫困的现实中走出来。所以,我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是尊重心仪来表达对贫困的感谢。但是从社会的角度,可能有社会和国家要考虑的问题。立场不同,位置不同,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我们彼此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别人表达观点的权利。
“感谢贫穷”或是一种幽默豁达的姿态
崔向升:现在媒体上有很多文章在分析她“感谢贫穷”这篇文章。如果从文本来分析,她感谢贫困、感谢贫穷,并不真的就是说我感谢你什么,可能她内心说这个话是我超越了贫穷,也就是贫穷没有限制我前进的脚步,也就是说这里面反映的是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是一种幽默的姿态。
再举一个例子,拿苏轼来讲,他当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他当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我们心里都知道谁不想吃肉,谁不想坐好车?但是他也不是真的想说感谢晚食、安步,而是超越这种贫困,要摆脱这种贫困,从心灵上获得一种自由。
宋振韶:人接纳贫困并不是说赞赏贫困是好的,而是这是我们走出贫困的第一步。
它已经存在了,你要先接受它之后才能更好地战胜。所以,接纳贫困,有的人可能会误解:“你觉得是不是要赞美贫困?”,贫困的确对于国家来讲、对于个人来讲都不是愉快的事情。但是你怎么更好地去改变这个事实或者超越这个事实?第一步还是勇于面对,才能有机会超越。


保护贫困生的自尊,拒绝过度关怀
现在贫困大学生也会获得比较多的关注,像现在媒体、社会各种评论,某种程度上也会是一种压力。像心仪这样的孩子,如何面对外界对他们的这种关注呢?


宋振韶:确实会产生过度关怀的事情,比如哪里出现灾害很多人会涌过去献爱心。我是想提醒一些有爱心的人,不要爱心过于泛滥,你帮助别人但也要尊重别人。比如贫困大学生来到学校,你不要以施舍的姿态或者觉得他是需要帮助的人,而是怎么智慧的帮助贫困大学生。你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觉得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是有尊严的,一定要考虑到受助者的内心感受,而不是说我要硬塞给你,不顾对方的尊严。当然从受助者的角度来讲,你如果觉得已经足够了,你可以拒绝。
崔向升:我特别同意宋老师的这种看法,一些爱心人士或者慈善人士,他们在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要让贫困生有一种自卑感,也就是说我们在救助这些大学生的时候不要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为什么我要说这样的问题呢?以前在救助的时候,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捐助这位学生,镜头过来了,这个学生流下了泪水,其实这个泪水不是感激的泪水,他更有可能是屈辱的泪水。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Copyright © 比乐心理医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滇ICP备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