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21-01-06 14:38:22 来源: 作者:
从来没有哪一年,人们会如此关注“健康”。在2020年,我们走过新冠疫情的阴霾,见证苦难与困境,承受了太多别离,也感受到了来自平民英雄的感动。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写道: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疫情虽然可怕,但中国人民不缺直面的勇气。从“武汉封城”到“复工复产”,从“在家办公”到“直播带货”,社会正不断复苏。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21年又会发生什么?站在2021的第一级阶梯上,我们不妨提前设想。
猜想1
中国实现真正的“群体免疫”
盼望着,盼望着,疫苗的脚步近了。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总台采访时表示,当大部分人都接种疫苗并且产生抗体之后,就能较易建立“群体免疫”。目前国内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已经有结果了,多个国家都证明了中国疫苗安全且有保护性。
钟南山还表示,即使新冠病毒发生变异,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变异会引起病毒对疫苗的抵抗。接下来,各国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将共同努力,减少病毒扩散和病毒变异的机会。
2020年12月中旬,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介绍,广东已有18万人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此外,根据最新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结果,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全部纳入医保目录,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新冠治疗相关药品也被调入目录。可以说,新冠治疗已得到国家有效的保障与支持。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2021年,中国可以实现真正的“群体免疫”,人们不需要再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下,经济将得到复苏,社会也会重回正轨。
猜想2
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会真正得到社会重视
我们以前把“精神病”当成辱骂的词汇,事实上,精神疾病正慢慢吞噬现代人的健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透露,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两个病同时患病率接近7%。
其实在2019年,国家卫建委已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出台相应的心理指导方案,包括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及针对老年人群的《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2020年2月初国家就向武汉派出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指导专家,帮助武汉和湖北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队,在线上线下指导疫后综合征的干预和预防。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特别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年当中,像抑郁症、焦虑、失眠、老年痴呆、自闭症等疾病监测都将持续广泛开展,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也会真正得到社会的重视。
猜想3
戴口罩将成为生活日常
口罩,一度是2020年的“硬通货”,而在未来一年,我们预计它还会常伴生活左右。
新冠疫情伊始,大家一度担心流感和新冠叠加流行。然而一年过去了,根据国家流感监测网络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流感流行水平较低,预计在往年1月的流感高峰期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流行。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戴口罩对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非常有效。
事实上,在新冠疫苗尚未研发面世之前,大家坚持的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少聚集等健康行为,都相当于接种了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不管是感冒还是过敏患者,需要就医的患者人数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钟南山表示,哪怕所有人都接种了疫苗,也建议大家要戴好口罩,因为接种疫苗不是100%有效,而且疫苗从研发到面世只有一年时间,还需要时间去证明其是否起效。此外,当大家出现感冒、鼻炎或过敏症状时,及时佩戴口罩,对自己和他人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猜想4
朋克养生已是社会主流
人造肉、无糖食品,这些都不是新发明,却是将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新事物。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已经超过50%,而6—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19%。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有一个胖子,一个即将成为胖子,一个可能也是胖子。
人类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当然不是为了节食。那么,饱尝美食和保持身材,怎么样才能兼得?食品行业为此绞尽脑汁,研发出了各种健康食品:低脂低碳的人造肉、低钠的酱油、低糖无糖的蛋糕饼干等。
从社会层面讲,促进健康的食物供应系统十分重要,因为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国家也将会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的食品等,为广大群众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支持。
可乐要姜味的,吃汉堡要人造肉的,奶茶要放少糖的,未来的我们就是这样一边“朋克”,一边养生。小孩子才做选择,健康和快乐,成年人都要。
猜想5
老年人也能学会手机看病
科技行业在2020年虽然谈不上突飞猛进,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却是存在感最强的一年。不会扫码、不会挂号、不会看病,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在2020年真正得到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2.5亿老年人口,但在我国9.4亿的网民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仅有9700万,这意味着还有1.5亿多老人尚未“触网”。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设课程,专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积极适应新科技,维持社会参与度,对于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期待新的一年,有更多老年人愿意走出舒适圈,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变化,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用手机挂号看病,成为一个“智能时代”新老人。